作者

個人簡歷

陳佩秋 (1922- )

陳佩秋( 1922- )字健碧,河南人。擅國畫。上海中國畫院畫師。早年工山水, 50 年代後轉向花鳥, 70 年代後融工筆、寫意畫法於一爐,作品近於落墨法。 80 年代又畫山水,賦色別開生面。這幅作品大塊落黑、色彩酣暢淋漓,筆法細緻而點綴密集,尤見山水的濃麗、清豔。

潘振鏞 (1852-1921)

字承伯,號雅聲,自稱冰壺琴主。晚署訥鈍老人,秀水(今浙江嘉興)人。以仕女擅長,取法費丹旭,清輕淡雅,潔淨無塵,時人將其與沙馥、吳嘉酋並稱三絕。

伊秉綬 (1754-1815)

組似 墨卿 1754—1815 清 福建寧化人。乾隆五十四年(一七八九)進士,官惠州、楊州知府。力持風雅,文采映耀一時。書似李西涯(東陽),尤以篆、隸名當代,勁秀古媚,獨 ?y 一家,愈大愈壯。楷書亦入顏真卿之室。精鐵筆,其所用印皆自製。與桂馥同,均不輕為人刻。間以餘沈為水木雲巒,不泥成法,簡淡古秀,有金石氣溢於楮墨間,然流播絕少。乞其畫者,作墨梅居多。有留春草堂詩集。卒年六十二。

黃冑 (1925-1997)

現代( 1925——1997 )河北蠡縣人, 1940 年從趙望雪學畫, 48 年參加解放軍,任戰士讀物出版社美術編輯與記者。解放後西北師藝術系講師、總政治部創作員,文革後參與創建中國研究院,並任副院長,後又創建炎黃藝術館並任館長,富收藏,精鑒賞,對美術博物館的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。黃胄在 40 年代以極其質樸的黃泛區寫生嶄露頭角。 1956 年創作的《洪荒風雪》獲第六屆世界聯歡節國際造型與實用藝術展覽會金獎, 3 年後又以《趕集》在世界青年聯歡節獲銅質獎。擅以迅疾而多複筆速寫筆線畫人物、動物,率直準確,奔放自如,雖不起收無痕、一波三折,欲中鋒沉著,力透紙背,無規矩而自合規矩,在 20 世紀後半葉革新人物畫歷史進程中,產生過重要影響。

盧坤峰

1934 年生,山東平邑人,當代著名畫家。擅水墨。浙江美院教授,中國美協會員。

樊少雲 (1885-1962)

樊少雲( 1885-1962 ),名浩霖,字少雲,崇明人。早年學西畫,後雖陸恢學習山水畫。 1920 年前後在蘇州創辦冷江畫會,後移居上海,以賣畫為生。任上海文史館館員、上海中國畫院畫師、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及上海分會會員、中國音樂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、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,農工民主黨黨員。精通音律,山水受王翬和石濤的影響,長於畫雲、煙霧和柳樹等江南景致。

溥佐 (1918- )

1918.5.7 年生, 滿族,號庸齋松堪,北京人。 自幼在父愛新覺羅·載瀛,及兄溥雪齋、溥敦齋、溥松窗薰陶下,酷愛書畫 。 1937 年加入溥雪齋創辦的松風畫會 。 1944 年與堂兄溥心畬合作在天津舉辦扇面展覽 。 1946 年任北京大學出版部職員 。 1952 年加入中國畫研究會 。 1959 年應聘任天津河北藝術師範學院國畫講師 。 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 。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,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,天津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,民盟天津市委委員 。 擅長中國畫 。 出版有《溥佐畫集》,與孫其峰、張其翼合作出版《花鳥畫範》,與孫其峰等人編繪出版《翎毛參考資料》等。

關山月 (1912-2000)

原名關澤霈現代( 1912——2000 )廣東省陽江縣人。早年在廣州春睡畫院隨高劍父學中國畫。代表作有為人民大會堂與傅抱石合作的《江山如此多嬌》。出版有《關山月畫集》、《傅抱石、關山月東北寫生集》、《關山月作品選集》等。解放前,曾在國內多次舉行個人畫展、寫生畫展,出版了《關山月紀遊畫集》兩輯。建國後,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,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。曾任華南文藝學院教授兼美術部副部長,中南美專、廣州美院教教授兼副校長、副院長、全國人大代表,全國美協常務理事。曾任廣東畫院院長、廣州美院教授、全國文聯委員、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、美協廣州分會主席、廣東省文聯副主席、全國第五屆人大主席團成員。

黎雄才 (1910-2002)

現代( 1910 年生)廣東省肇慶人。為當代嶺南畫派巨匠。 1926 年師從高劍父學習中國畫,擅山水吸收了嶺南派折中西的優勢。但不局限於一家一派筆力雄健尤善勁樹。畢業于日本東京美術學校。代表作有《瀟湘夜雨圖》(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)、《森林》、《武漢防汛圖》等。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和出國美展,並發表在各報刊畫冊上。出版有《黎雄才旅行寫生集》等專集。曾多次舉辦個人畫展。 1987 年獲廣東省頒發“魯迅文藝特別獎”。曾任國立藝專、中南美專、廣東美協副主席、廣州美術學院教授。現任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、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、美協廣東分會副主席、廣東省人民代表、全國政協委員。

梁于渭 (?-1913)

? --1912 ,廣東番禺(今廣州)人。光緒十五年(一八八九)進士,官禮部祠祭清吏司司員。喜畫花卉,晚嗜山水,法元人,意境宕逸。博學多能,尤好金石,藏六朝至唐、宋碑誌千餘種,蓄古錢造像甚夥。工篆刻,惜患心疾不能成家。後告歸居南海(廣州)學宮,賣畫自給,每畫鈐有「下第狀元」印。卒以狂死。遺著麟枕簿為考證金石之作,未印行。

伍德彝 (1864-1927)

廣東番禺(今廣州)人,一作南海(今廣東佛山)人,延鎏子。居廉(一八二八 —— 一九 ○ 四) 弟子,花卉得廉嫡傳,山水亦佳、與溫幼菊(其球)齊名華南。工書,善詩詞,偶亦治印。晚年失明,世鹹惜之。

黃少強 (1900-1939)

廣東南海(今廣州)人。為高奇峰(山翁)入室弟子。初專攻西洋畫,自入高氏美學館後,努力寫生,用西洋畫技術從事國畫繪製,以“法古變今”為其寫畫教條。作品取材於民間疾苦,因之人物畫較多,在嶺南折衷派畫中別樹一幟,成就亦較大。曾任廣州市立美專國畫系主任,成材頗眾。太平洋戰事發生,由香港回故鄉,貧病交侵,途中為土匪所擄,病勢轉劇。嗣病歿故鄉,年未五十。

丁衍庸 (1902-1978)

1902.04.15 -1978.12.23 出生,廣東茂名人。 16 歲開始學習繪畫。在茂名縣立中學畢業後,於 1920 年在叔父丁穎的資助下赴日留學,先後在川端畫學校、東京美術學校就讀。 1925 年學成返國,活躍於上海藝壇。先後任立達學園美術科、神州女學藝術科教授,中華藝術大學董事兼教務長、藝術教育系主任, 1928 年回廣州籌備市立美術博物館,任常務會美術部主任,兼任市立美術學校西畫教授。 1932 年赴上海,任教於新華藝術專科學校。 1941 年回粵後即往四川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西畫。 1946 年應聘為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。 1949 年移居香港,以教畫為生。 1956 年起在新亞書院藝術專修科、藝術系任教。 1961 年兼任德明書院藝術系主任。 1973 年開始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教授國畫直至逝世。曾多次在國內外舉辦作品個展和參加聯展。丁氏早年習西畫, 1929 年以後開始研習中國畫,並從事篆刻及美術理論撰述。去世後香港舉辦了丁衍庸遺作展、丁衍庸作品回顧展等,並設立有丁衍庸學業成績獎、丁衍庸藝術獎、丁衍庸畫會等。出版有《丁衍庸畫集》、《丁衍庸畫冊》、《丁衍庸的書畫印章》 ( 法文 ) 等。

         
第一頁
<< 上一頁
第2/8頁
下一頁 >>
|最後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