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

個人簡歷

吳琴木 (1894-1953)

桐 琴森 冷楓居士 以字行,浙江人,後定居江蘇常熟,賣畫為生。師樊少雲,擅山水,近四王,尤工王鑒,青綠設色別具一格。

張大千 (1899-1983)

張大千 ----- 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畫大師。他在創作上的卓越成就,與他的淵博的學術修養,深厚的生活積累以及他廣結師友,裁長補短密不可分。除繪畫外,他對詩詞、古文、戲劇、音樂以及書法、篆刻,無不涉獵。並先後與齊白石、徐悲鴻、黃賓虹、溥儒,於非廠等國內各名家及外國大師畢卡索交遊切磋,功力自不一般。  張大千名爰,又名季,季菱,字大千,別號大千居士,或逕署“蜀人張大千” 。生於 1901 年,卒於 1984 年,四川內江人。 張大千幼年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,自號“虎癡”的二哥張善子的薰陶指引,並從名師曾農髯、李梅庵學詩文、書法和繪畫。除臨摹歷代名跡外,又遍遊名山大川,以造化為師,經過刻苦鑽研,獲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。青年時代,即與二哥張善子齊名。   二十多歲,曾赴日本留學,學過染織。回國後,一度迷于佛學,曾去寧波天童寺“皈依佛門”,想當和尚,據說,他怕在頭上燙九個香記,只好拜別了師傅弘筏大和尚,回到現實世界來。 1932 年舉家移居蘇州網獅園 , 潛心作畫。 1940 年後用了兩年半的時間,對於我國敦煌洞窟,逐個整理編號,進行臨摹,豐富了繪畫技法。 1948 年遷居香港,後又旅居印度、法國、巴西等國。 1978 年定居臺灣 ,1984 年 4 月病逝臺灣。享年 84 歲。現在他生前臺灣居住的“摩耶精舍”建為“張大千紀念館”。   張大千是天才型畫家,其創作達“包眾體之長,兼南北二宗之富麗”,集文人畫、作家畫、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。於中國畫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、魚蟲、走獸,工筆、無所不能,無一不精。詩文真率豪放,書法勁拔飄逸,外柔內剛,獨具風采。  張大千的畫風,在早、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,花費了一生大部的時間和心力,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,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,從臨摹到仿作,進而到偽作。  張大千的畫風,先後曾經數度改變,晚年時歷經探索,在 57 歲時自創潑彩畫法,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,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係,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。可貴之處,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,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。  張大千 30 歲以前的畫風可謂“清新俊逸”, 50 歲進於“瑰麗雄奇” ,60 歲以後達“蒼深淵穆”之境, 80 歲後氣質淳化,筆簡墨淡,其獨創潑墨山水,奇偉瑰麗,與天地融合。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。

蘇六朋 (1812-1860)

清 廣東順德人。畫人物得元人法,亦效黃慎,時有奇致,作細筆者尤佳。張維屏、黃培芳諸人修禊,多屬六朋繪圖。亦工山水。其作品以寫社會現實生活為多,極為逼真。時在道光、咸豐( 1821-1861 )年間。

何香凝 (1878-1972)

女,廣東南海人。是一位獻身中國革命事業的女俊傑。擅畫。尤工獅、虎、鹿、鶴等動物畫,意態生動逼真。所作山水、花卉筆致圓渾,設色質樸。早年在日本學畫,濡染東瀛風格。回廣州後,畫風又為之一變,深受嶺南派之影響。後至上海,進寒之友社,作風則轉以素樸淡墨相尚。作品多抒寫畫家高尚情操。自題梅花水仙雲:“一樹梅花伴水仙,北風強烈態依然。冰霜雪壓心猶然,戰勝寒冬骨更堅。”于右任題其松竹梅圖軸雲:“紫金山上中山墓,掃墓來時歲已寒。萬物昭蘇雷啟蟄,畫圖留作後人看。松奇梅古竹瀟灑,經酒陳詩廖哭聲。潤色江山一枝筆,無聊來寫此時情。”一九六○年陳毅題高松圖詩雲:“高松立海隅,梅菊為之護。幽蘭亦間出,清泉石中漱。綠竹更悠然,歲寒挺如故。畫樹重高潔,畫花喜獨步。大師撮其神,一紙皆留住。繪畫如其人,方向耗不誤。畫高?亦高,但祝兩繁富。”從中可以看出她的藝術活動與革命事業的緊密聯繫。出版有何香凝中國畫選集等畫冊。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。

黃賓虹 (1865-1955)

名質,字樸存,號賓虹。 1865-1955 ,原名質。後以號行。安徽歙縣人。初學畫于陳春帆,後力攻山水,以新安派為宗,受李流芳、程邃、程正揆髡殘等影響,兼法宋、元,屢經變革,遂自成面目。他的畫,中年時期蒼渾清潤;晚年尤精墨法,有時在濃、焦墨中兼施重彩,益見斑爛古豔,他的“明一而現千萬”的表現手法,寫出了渾厚華滋、意境幽深的山川神貌。間作花鳥草蟲,亦奇崛有致。好漫遊,雖年逾七十,猶南下粵桂,西入川黔,至中原、江南諸省,則足跡頻經,流連名山勝跡,寫圖作記,充實畫材。對畫論、畫史深有研究。歷任南北各藝專教授,成材至眾。主持神州國光社、商務印書館美術部編審工作多年。詩文清雋疏朗,書法籀篆,飽含金石氣,因其收藏秦鉥漢印,至為豐富,心領神會,揮灑自如。善刻印,著冰谼雜錄、賓虹藏印。每作畫輻題詩於上,互為表達。生平作畫,無慮萬幀,多屬贈送留念者,不斤斤于潤金之有無。一九五四年九月上海美協舉行“黃賓虹先生畫展”由杭蒞滬,殷殷向觀眾徵求意見,並將全部展品百件,捐獻國家。一九五五年三月廿日病逝杭州,公葬南山公墓。遺命將所有收藏金石書畫及遺作均捐獻國家。即以所居杭州棲霞嶺住宅辟為黃賓虹先生紀念館,陳列遺作。其畫印本頗多。

程庭鷺 (1796-1858)

1796-1858 清 改名庭鷺,嘉定(今屬上海)諸生。早歲問業於陳文述,留吳門(今江蘇蘇州)甚久。工詞章,兼擅丹青、篆刻。畫山水得錢杜指授,清蒼渾灝,逼近李流芳。其鐵筆由丁敬、黃易上朔秦漢,頗自矜許。有以恬養智齋集、紅蘅詞、練水畫征錄、篛庵畫塵、多暇錄、小松圓閣雜著、小松圓閣印存。卒年六十三。按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引疑年錄彙編作生於嘉慶二年丁巳(一七九七)到明清畫家印鑒作卒於咸豐九年己未(一八五九)均誤。中國書畫篆刻家字型大小索引亦襲其誤。今從其年譜。

趙伯駒

宋 宗室。太祖七世孫。建炎( 1127-1130 )初官至浙東路鈐轄。善青綠山水及木石,兼工花卉翎毛,尤長於人物,精神清潤,能別狀貌。光堯皇帝嘗命畫集英殿屏,賞賚甚厚。多作小圖,流傳於世。有唐代李思訓父子青綠山水,五代北宋繼起無人,至伯駒兄弟始複振起。有仙山樓閣圖、前後赤壁圖、蘭亭圖、桃源圖、百雀圖、蟠檜怪石圖、大禹治水圖、明皇幸蜀圖、歸去來辭圖、訪戴圖、文會圖、陰符圖、福祿壽三星圖、釋迦佛行像、船子和尚、丁香鬼等傳於代。其江山秋色圖卷,絹本著色,現藏故宮博物院,有印本。

陳獻章

明 廣東新會人,居白沙村,人稱白沙先生。正統十二年 (1447) 中鄉試,兩赴禮闈不第,從吳聘君講伊洛之學,美麟以活孟子稱之。憲宗時授翰林檢討。卒諡文恭。能作古人數家字,山居筆或不給,束茅代之。 晚年專用,遂自成一家,時呼為茅筆字。交南人購之,每一幅易絹數疋。畫以墨梅名於世。卒年七十三。 作詩脫略凡近,有詩文集。《張翊白沙先生行狀、畫史會要、夢蕉詩話》。

曾鯨

1568-1650 藝林年鑒作 1567-1649 明 福建莆田人,流寓金陵(今南京)。工寫照,如鏡取影,妙得神情。其傅色淹泊,點睛生動,雖在楮素,盼睞嚬笑,咄咄逼真。對面時精心體會,人我都忘。每圖一像,烘染數十層,必匠心而後止。張浦山雲:“寫真有二派:一重墨骨,墨骨既成然後傅彩,以取氣色之老少,其精神早傳於墨骨中矣,此閩中曾波臣之學也。一略用淡墨鉤出五官部位之大意,全用粉彩渲染,此江南畫家之傳法,而曾氏善矣。”陳衡恪以為傳神一派,至波臣乃出一新機軸,其法重墨骨,而後傅彩加暈染,乃受西洋畫之影響。日人大村西崖又謂義大利耶穌教士利瑪竇來華,畫亦優,能寫耶穌聖母像,曾波臣乃折中其法而作肖像。弟子有沈韶、徐易、張遠等稱「波臣派」,而以上虞謝彬為第一。卒年八十三,福建畫人傳作八十二。

竹禪( 1875 - 1808 )

清 僧。俗姓王氏,四川梁山人,住錫上海龍華寺。工書、畫,其水墨人物、山水、竹石,人謂別成一派,題畫詩亦佳。光緒(一八七五 —— 一九 ○ 八)間返蜀示寂。

吳伯如

原是廣東知名國畫家,現在旅居美國授徒教學,傳藝,擅長人物畫。

吳靜山

1943 年生。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,中國東方書畫院副院長,菏澤地區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。中國國際貿促會廣東分會美術藝術指導,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,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。

         
第一頁
<< 上一頁
第7/8頁
下一頁 >>
|最後一頁